路德论进化论

1483年11月10日,德国艾斯莱本(Eisleben , Germany) ,汉斯·路德(Hans Luther)和玛格丽特·路德(Margaret Luther)生了一个男孩。 11月11日,圣马丁日(St. Martins Day ) ,这个男孩被奉献给圣马丁,并以他的的名字命名。他1502年获得学士学位,1505年获得硕士学位,1512年获得威登堡大学(Wittenberg University )的神学博士学位。这个博士学位让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有了按照他所明白的字面意思教导圣经的权利。1517年10月31日,路德为了呼吁教会回归圣经基要真理,将他的《95条论纲》钉在他的教堂门口,开始了新教改革,而且从对他的著作的研究发现,路德认为圣经基要真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创造。
当路德看到创世记中关于创造的文字时,他对摩西使用的简洁语言感到惊讶,许多释经家和作家把圣经对创世的清洗剂在解释得晦涩难懂,这令路德十分担忧。他警告他那个时代的人:「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人是权威,不管是希伯来人、拉丁人还是希腊人」1。路德指的是像卢克莱修(Lucretius ,公元前1世纪)这样的人,在他的著作《宇宙的本质》中 2,他攻击了关于圣经创造故事的核心概念为「一派胡言」。 卢克莱修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被神圣的力量从虚无中创造出来…… 『他们(众神)为了人类的缘故自由地创造出一个光彩夺目的世界』的这个理论和与之相关的所有虚构故事简直是一派胡言!」
卢克莱修(Lucretius)自称是圣经的敌人。他说如果万物的起源可以归因于自然方式,而不需要神明,人们将不必担心对与错的问题,于是就能自由地发展,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为了说明他的观点,卢克莱修详细描述了生命是如何从「原始汤」中的非生命形式开始形成的,并花了很多时间来解释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进化过程。他详细讨论了食物量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进化过程中新的适应能力。最后,根据卢克莱修的说法,生物一直进化到人类的早期祖先,一种「有着更大更结实的骨骼框架以及与之相连的肌肉和结实的肌腱」的原始动物。
根据卢克莱修所描述: 这些「早期人类」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火、如何沟通和穿衣。他们只生活在灌木丛中,但这些「早期人类」身体结构经过了漫长岁月中的变化与遗传,形成了现代的人类!3
路德很清楚这些罗马进化论者的见解,他拒绝了他们的主张。
路德经常引用创世记载作为圣经明晰性的例子。他相信摩西是创世记的作者,并且认为创世记是神的话语,毋庸置疑。他的结论是,世界的存在不超过「6000年」4,但他表示,哲学家(进化论作家)永远不会接受这些,因为他们的理论是基于人类的理性,这在面对所有神的话语和作为时是「失明、耳聋、无助、无神和亵渎神灵的」。5
两段创世记载?
尽管许多人认为创世记的历史性以及其中是否包含两个相互冲突的创造叙述都是现代的问题,但路德知道这些问题并直接地面对它们。他以朴实无华的口吻说,摩西写的是什么,想表达的就是什么。用路德的话:「摩西直言不讳」。路德问道,如果我们无法理解「日」这个词的含义,我们怎么可能按照神希望我们使用「日」的方式来使用?6他反对为了适应我们有限的时间概念来解释创造的六天,他写道:「人不能用诡辩来解释这段文字。」 7在一个特定的论点中,路德五次提到摩西叙述的历史性。8他强调说:「我说,这是历史。」 9
路德还驳斥了摩西关于创造的言论是一种特殊的称为「宗教史」 的文学体裁的观点。他在他那个时代已经听到了这种说法。路德回应说:「摩西到目前为止(到【创世记2:9】)所做的陈述涉及了自然科学、政治、法理学或医学」。到目前为止,路德说,摩西还没涉及到宗教或神学! 10因此,创世记载不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非字面意思」的「宗教语言」。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指出原文中所谓的差异和错误。路德讨论了其中的一些,例如在太阳、月亮和星星之前就造了光,以及在日光之前植物就已经存在。路德回答说,这些自称为神学家的人正在「玩弄不合时宜的寓言」(因为摩西是在讲述历史)。11
路德也反对创世记中有两种不同的记载这一说法。他强调,创世记的第二章只是更着重于男人和女人的创造细节。在结束他对第一章的评论时,路德说:「在下一章节中,摩西详细地讲第六日的创造,人是如何被创造的。」12路德重述了这一观点,多次拒绝「有两个创世记载」的观点。13[编者注:也见创世记的矛盾?]
路德强调,神创造的工具是「道」,就是那成为肉身来使我们获得救恩的「道」。14在此基础上,对于路德来说,关于「如何」创造的教导也是圣经启示基督的一部分。他把玩弄创造看作是玩弄圣经中关于基督的启示。出于这个原因,路德甚至拒绝了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的寓言方法,他认为这种方法在圣经的创造记录问题上过于隐晦、玄乎、笼统。在评论奥古斯丁的方法时,他写道:「亲爱的读者,我问你,当这盏灯如此明亮时,那些晦涩又最愚蠢的寓言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难道不是扼杀了真正的意义,用一个不仅无用而且后果严重的想法取而代之吗?因为我们有圣灵作为我们的向导。通过摩西,他并没有将愚拙的寓言给我们,乃是将要紧的事教训我们。」15
圣经和科学
路德不认为真正的科学应该与圣经相矛盾。路德并不畏惧科学,他认为真正的科学,当触及到圣经中所揭示的内容时,可以与圣经相辅相成。因此,与圣经相矛盾的科学是伪科学。科学研究的仅是被感官认知的受造物,但圣经能能够解释大部分有形和无形的受造界。因此,他认为圣经比科学有更高的权威。
马丁·路德对科学方法的把握远远超前于他的时代。他指出,在占星学中,只有没有失败的预言才会被发表,而其他的预言则会被遗忘。他不相信「从这样的局部观察中可以建立一门科学。」16路德提倡完整的、可重复观察的和可证伪的基本科学方法。
路德明确支持以经验观察的形式建立科学原则的正确科学方法论。对此,他补充说,根据神的旨意,圣经中的不按科学原则运作的情况也是可能发生的。神没有给这个世界上好发条,就撒手任其独立运行,自生自灭。祂总是亲自关心护理,基督里的恩典是神每日亲自关系护理受造界的最高体现。路德把圣经的内容提升到所有事情的最高权威水平,并把理性作为圣经的仆人。他提出了现代科学建立的原则 -- 我们不应忘记它是由创造论者建立的。毫无疑问,进化论已经从这个基础偏离很远了。
神导进化论
路德蔑视那个时代饱学之士所熟悉的神导进化论(theistic evolution),称「这不是真的」,他写道,「如一些异教徒和其他俗人所说的那样,神在一开始创造了一切,然后让自然独立运作、自生自灭,让所有事物在其力量的作用下突然变成现在的样子; 因此,他们把神当作是鞋匠或者裁缝。这不仅与经文相矛盾,而且与经验相悖17。」
意识到这些科学主张,路德还说:「正如在开始时没有任何生物能够为自己的创造做出贡献一样,同样它也无法为自己物种的保存和延续而起作用。自然,由于人类没有创造自己,所以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使自己下一秒能活下去18。」
路德十分具体而清晰地反驳了用机械化的随机自然过程解释人类的起源,好像他曾经读过达尔文的论著似的。在关于【创世记1:6】的评论中,他说:「我们在这里学习关于人类的起源,第一个人并没有通过自发的过程而存在,如理性欺骗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和哲学家,让他们发挥想象所认为的那样。」19他明确拒绝任何人对世界的解释,因为经文已清晰地将这些解释排除在外。「不敬虔和邪恶的人,他们以为凡事都是偶然发生的,对圣经和神的创造物一无所知。」 20毫无疑问,路德熟悉经典的基础进化论点,并且彻底将其否定了。
创造与基督
我们可以从路德对福音坚守中找到他反对进化论的核心思想。人是神特别为与祂相交而创造的。藉着神的恩典,福音恢复了神与堕落之人的相交,包括神与我们在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祂不是将我们撇给祂所创造的定律就不管了。这样的想法是对恩典本身的攻击!因此,路德将圣经关于创造的教导视为圣经基督论的一部分。路德引用使徒约翰的话说:「如果基督不是真神或具有神的本性,不是在永恒中从父而生的,不是万物的创造者,那么我们就注定要灭亡了。」 21换句话说,谈论没有基督参与的创造,或者将创造作为一种多余的教义进行讨论,是一种有效地将基督从基督教中不露声色地剔除的方式。
路德反对创世的工作在第六天之后依然以新生代的孕育在继续的说法。他说:「……在神看来,我从创世的时候就立刻被生下来,而且生养众多。因为神说,『让我们造人吧』,而我也被创造了。无论神想创造什么,当祂说话时,祂就创造了。但并非所有创造物都能立刻映入眼帘。」22与一些现代的学者相反,路德非常仔细地区分了神的创造工作(在第六天结束)和神对祂创造的护理(遵循不同的原则,并延续至今)。
在他对约翰福音前两节经文的评论中,路德指出,这经文清楚地将基督、祂的神性和创世记载一直联系在一起。他说,对一个破坏,就无可避免地将会破坏另一个。 23因此,路德认为对创造的正确信仰就是关乎救赎的信仰。他这样说:「如果信仰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损伤,我们也会失丧。如果基督脱去了祂的神性,我们就无法抵挡神的忿怒,也无法脱离祂的审判。」 24但他既然作了基督徒,就当事奉造他的主。「在这些神给的资源之外,我们什么也没有。我们没有创造、形成和造就我们自己,但我们拥有来自神的一切。」25
对于路德来说,创造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路德拒绝了古人的进化论信仰也拒绝了在他之前的(在当时看来的)「现代」神学家的神导进化论。对路德而言,圣经关于创造的教导是最清楚的,要从字面上理解,并应当被理解为圣经教导关于基督的人性和基督事工的重要部分。而且,圣经教导应当甚至要超越科学!
路德会为以他命名的许多路德宗神学家、教育家和教育机构感到悲哀,因为今天他们在传播路德本人所鄙视的进化论。全世界应该都知道,如果路德能活到现在,看到那些自称为路德宗,却接受神导进化论的「俗人」,他一定会把他们痛打一顿的。
参考文献与注释
- J.P. Pelikan and H. Lehmann, ed., ‘Luther’s Works’ American Edition, 55 Volumes, Volume 1, ‘Lectures on Genesis, Chapters 1–5’ St. Louis,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55, p.1, hereafter abbreviated as L.W. 回上一页。
- Lucretius,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translated by R. E. Latham, Penguin Books, Baltimore, Maryland 1967, pp. 31 ff. 回上一页。
- Ibid pp. 199–200. 回上一页。
- L.W., Vol. 1. page 3. 回上一页。
- Martin Luther, On the Bondage of the Will, translated by J.I. Packer and O.R. Johnston, Westwood, N.J., Revell, 1957, p. 201. 回上一页。
- L.W., Vol. 1, p.5. 回上一页。
- L.W., Vol. 1, p.69. 回上一页。
- L.W., Vol. 1, pp. 88–90. 回上一页。
- L.W., Vol. 1, p.94. 回上一页。
- L.W., Vol. 1, p.19. 回上一页。
- L.W., Vol. 1, p.73. 回上一页。
- L.W., Vol. 1, pp. 69, 82, 140. 回上一页。
- L.W., Vol. 1, pp. 3,31,75, Vol. 2, p.16, Vol. 5, p. 249, as a few examples. 回上一页。
- L.W., Vol. 1, pp. 184–185. 回上一页。
- L.W., Vol. 1, pp. 44–45. 回上一页。
- L.W., Vol. 1, chapter 1. 回上一页。
- L.W., Vol. 22, pp. 28–29. 回上一页。
- L.W., Vol. 22, p. 28. 回上一页。
- L.W., Vol. 1, p. 25. 回上一页。
- L.W., Vol. 4, p. 249. 回上一页。
- L.W., Vol. 22, p. 21. 回上一页。
- L.W., Vol. 1, p. 76. 回上一页。
- L.W., Vol. 22, p. 13–14. 回上一页。
- L.W., Vol. 22, p. 22. 回上一页。
- L.W., Vol. 17, p. 91. 回上一页。
Readers’ comments
Comments are automatically closed 14 days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