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e
Also Available in:

聖經乃文明社會之基石

作者:沃倫・納恩(
翻譯:新加坡CMI之友(facebook.com/CMISGP

發佈時間:2016年11月3日(GMT + 10)
多馬・瓊斯・巴克(Thomas Jones Barker) via Wikimedia Commons11706-queen-victoria
 這畫作展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贈予非洲王子特使聖經乙本。其意乃為傳達:聖經舉足輕重,被尊為英國社會之基石。

您曾否停下來考量過:其實篤信聖經的基督教,對全球社會有許多正面積極的影響?諸如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以至歐洲大部分地方、加拿大、南韓及澳大利亞,在這些繁榮國家中,曾幾何時社會上就有着顯著的人口比例是信奉基督教、高舉聖經為真理的,這不會都是單純的巧合。

世世代代由父母「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去撫養出來的孩子(以弗所書 6:4),長大後就影響了各行各業,其中包括有: 商界的領袖、決定政策的、制定法律的,還有警察和法官,而他們亦在文藝與科學這些領域中發揮其作用。

在他們接受的教育中就包括聖經所教導的、千真萬確的世界史:

  • 約在六千年前,世界及其中所有的萬物是如何受造的;
  • 亞當和夏娃是怎樣背叛了上帝的;
  • 為何始祖的背離就把罪惡帶進了世界;
  • 為什麼上帝以全球大洪水來審判世界;
  • 神子如何降世為人: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生為嬰孩,來到地上;
  • 為何基督要死在十字架上為世人承擔罪債;
  • 基督是如何戰勝死亡並從死裡復活的;
  • 何以如今世人可透過信靠基督的救恩而與天父和好;
  • 基督將如何再次降臨大地審判活人死人。

當人們在十九、廿十世紀開始信奉查理・達爾文的進化論時,就逐步背離許多源自聖經的道理。取而代之的,就是無神論世俗主義;它在教育系統中占去主導的地位,繼而占據媒體並整個社會。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只曾單一地接受過無神創世論(即:進化論)的灌輸,近幾十年世俗化的速度就逐步加快。

可惜的是,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都並非塑育於聖經權威之下,而父母養育兒女時,亦摒棄了以基督為中心的世界觀,這就相當有礙於聖經對人們的教化。

出乎預料的讚譽

儘管如此,有些人雖然抗拒聖經所傳講的神,卻又確實承認基督教帶來了毋庸置疑的益處,特別是在那些人們飽受貧窮壓迫的社會之中1

例如,英國歷史學家並作家: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他以其有關古代世界的著作而著稱),就有談及他思想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直至如今,即使信靠神的心早已漸趨冷淡,那些曾一度被歸納為基督教世界的西方各國,卻仍帶着兩千年來基督教給它們革新的烙印。總的來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生活在後基督教社會中的大多數人仍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忍受苦害較加害於人為佳。亦是為什麼我們普遍認為:每個人的生命都具有同等的價值。我在道德倫理層面上,就學會承認接受自己完全不是希臘人或羅馬人【從前的那一套】,而是徹底又自豪地以基督徒【的那一套】自居。」2

似乎霍蘭德認定自己是個基督教文化門徒,而不是個重生得救還會去傳福音的信徒,但這仍是個重大轉變;因為他以前就是認同啟蒙運動作家們(Enlightenment writers)對歷史的詮釋,他們口口聲聲的說:是基督教開啟了「盲目迷信的時代」2

但最終這樣的解讀詮釋,卻由他自己本人打破:

「在古代典故研究中浸淫的時間越長,我就越為之陌生不安。萊昂尼達斯人(Leonidas)曾推行過一種極奇凶殘的優生學,他們訓練其年輕人在夜間殺死高傲的Untermenschen3 (德語,意為:亞人類或下等人);而據說,凱撒亦屠殺了一百萬高盧人(Gauls),還奴役另一百萬人,他們這樣的價值觀念,並非屬於我自己所能認同的。令我震驚的不僅僅是其極端的殘酷,而是他們對窮人或弱者所有的內在價值缺乏認識。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有個根本的信念【認為】:運動的成功,與其最具代表性人物所出身的信仰背境,毫無關連;在我看來,這種信念越來越難以為繼。」2

tom-holland.orgtom-holland
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對基督教在歷史上所帶來的影響徹底改觀。

甚至連無神論主義者,李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都對基督教的衰落表示擔憂:

「據我所知,並沒有基督徒炸毀建築物。我不知道有任何基督徒進行自殺式炸彈襲擊。我不知道有哪個主要的基督教派認為叛教的該被處死。基督教的衰落令我感到悲喜參半,因為就抵禦更糟糕的事情而言,基督教可能就是一座堅壁堡壘。」4

法治與民主

正如歷史所公認的那樣,霍蘭德和其他一些人或多或少也都會承認:在西方發展法治和民主制度的過程中,聖經就是那本最為重要的典籍5

相反,當聖經的影響力及基督教本身受到無神論政權壓制時,政府的公權力便支配着個人的生活與自由;結果往往就會鉗制了個人的自由5

想想看在希特拉、史太林、毛澤東、波爾布特等人:他們均以排斥聖經道理的意識形態去號召進行大屠殺,而這些政權所肆殺的,還包括其所統治的本國人民。

相比之下,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1837至1901年間),她經常援引基督教信仰,並派發聖經,「以表明她對上帝聖言的重視」6

在一幅以想像場景為題的畫作中就有刻畫出該種情操氛圍:女王贈予非洲大使聖經乙本6。 其上就附有這麼一段——雖未經證實的——解說:當被問及「為何英國變得如此強大?」後,皇后就在送贈聖經的同時,囑咐使者說:「請告訴王子,這就是英格蘭偉大的秘訣。」6

於1831年到訪美國的法國作家、政治思想家兼歷史學家:亞歷克西斯・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就這樣評價【美國】這個年輕國家:

「在法國,我幾乎總是看到奉行宗教的精神與奉行自由的精神背道而馳;但在美國,我卻發現它倆緊緊相連,並同時支配着整個國家。」7

public domainalexis-de-tocqueville
亞歷克西斯・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對聖經如何惠及美國人民留有深刻的印象。

經濟之所以繁榮⋯⋯

最近,由於有留意到信仰與經濟成就之間可能有的聯繫,一些中共政府內部人士就提出一些有關於基督教的問題8。在一次會議上,有些中國首席執行官向【多名】哈佛學者詢問:基督教與美國經濟繁榮之間有何關係。有報道稱,他們都不知道如何回應8。也許這些學者猶豫不答,是因為該大學有兩位學者就在二OO三年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基督教與韓國的經濟成就有關9;而這個結論就惹來諸多的反對聲浪10; 那麼,早已世俗化的哈佛學界會因為要討論基督教所帶來的效益而感到不自在,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談到基督徒在非洲有發揮作用時,無神論者馬修・帕里斯(Matthew Parris)則寫道:要他相信所看到的「誠實,勤奮和樂觀」與他們顯然易見的個人信仰無關,的確「會合他的胃口」,但他必須老實承認:他們無疑的確是受到「人在宇宙萬物中有着地位——這個基督教理念所薰陶」11

維沙爾・曼加瓦迪(Vishal Mangalwadi)在推出他的那本書《那本塑造你所在世界的書:聖經如何創建西方文明的靈魂The Book that Made Your World: How the Bible Created the Soul of Western Civilization》時,就強調了許多歐洲國家,以及美國,起初繁榮,後來卻衰落的原由12

他說:【這些國家】以【篤信】聖經的基督教作為社會的基石,蓬勃發展,並由那些被他稱為「信仰黨派」的人去辦教育,通過建立各所學校、大學(儘管它們大多數現已淪為世俗主義的寺廟,美國許多所大學,如:普林斯頓大學,原都是基於聖經理念所創辦出來的),【他們】就在知識層面上把西方社會養育出來12

但如今社會的新「基石」是科學,並且是那種僅以無神唯物論的角度去應用及理解【的科學】。它霸佔了教育系統和媒體,成為大多數人所認為的「事實真理」。儘管這樣的觀點角度並沒有對諸如善惡道德等作出合理的解釋;非但如此,若有同道中人質疑「唯物論就是事實真理」這個教條,他就會遭到其擁護者的強烈抨擊13

不過同時,這塊「【新】基石」無視了一個歷史事實:科學是因聖經所啟發的思維邏輯而蓬勃發展起來的;就如歷史學家彼得・哈里森(Peter Harrison)所指出的那樣:

「要不是因為興起了以字面原意去解讀聖經的方式,還有當初的現代科學家恰如其分地引用聖經的記載,現代科學根本就沒可能出現。總之,聖經【本身】及要按其字面原意去解讀它的方式,都在西方科學的發展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角色。」14

同樣地,這塊另類的「基石」並沒有為以下種種情形作任何解釋:為什麼有人會劫持客機,並將它駛向高樓大厦撞進去?為何將炸彈綁在身上,然後在人多的市集裡,或在火車巴士上引爆15

正如曼加瓦迪(Mangalwadi)所注意到的那樣:隨着人們不再以聖經作為真理的源頭,曾經一度受基督教薰陶的西方就開始衰落了12

我們該如何回應?

這就是世界今時今日的處境;不過,我們確信會有解救的良方。 就此,CMI不僅不時指出創世記正是打開福音的鑰匙,而且它長期以來亦一直在捍衛聖經權威的戰場上打「頭陣」。關鍵在於重返創世記中基本的教導,因為它闡明了為何只有從聖經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才有意義,以及何以人可以如此殘暴不仁,犯下惡行如希特勒所作的。它亦說明了死亡和苦難的由來,同時又反對迷信對付抑鬱、駁回無神論,並告訴我們為何有些人會習非成是

而CMI的讀者,就是能從根本上推動變革的使者:大家要以創世記為基礎教導去理解聖經中後來的啟示,並持續參與以此為本的福音工作。

簡而言之,要解救進化論世俗主義帶來的無助無望,我們就得找到終極的盼望,而這盼望就在耶穌基督裏,正如聖經的啟示所告訴我們的那樣:上帝萬有全能,而且神就是愛。衪創造奇蹟,且透過衪的道向我們說話。我們有理由去愛慕這位神。我們亦有理由去信靠頌讚這位上帝16

最重要的是,我們有理由去持守盼望: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 有人以為他是耽延, 其實不是耽延, 乃是寬容你們, 不願有一人沉淪, 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後書 3:9

而您又會選擇哪一塊盤石為根基呢?

參考文獻及註解

  1. Catchpoole, D., Atheists credit the Gospel, Creation 32(4):48–49, October 2010; creation.com/atheists-credit. 回到內文
  2. Holland, T., Why I was wrong about Christianity, newstatesman.com, September 2016. 回到內文
  3. 霍蘭德(Holland)引用 Untermenschen (subhumans 亞人) 這德文名詞可謂別出心栽;這是納粹黨的詞語,用來形容那些不配與「上等人」競爭的「下等人」。 事實上他們毫不掩飾自己的意識形態就是由信奉進化論的熱情所驅使的(想獲取更多詳細信息?可以「Nazi」在creation.com上進行搜索。)回到內文
  4. Gledhill, R., Scandal and schism leave Christians praying for a ‘new Reformation’, thetimes.co.uk, April 2010. 回到內文
  5. Zimmermann, A., The Christian foundations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West: a legacy of liberty and resistance against tyranny, J. Creation 19(2):67–73, August 2005; creation.com/christianlaw. 譯文可見:《西方法治的基督教基礎:自由信念與抵制暴政之承傳》 回到內文
  6. ‘The Secret of England’s Greatness’ (Queen Victoria presenting a Bible in the Audience Chamber at Windsor), npg.org.uk; accessed May 2015. 回到內文
  7. Aikman, D., The Delusion of Disbelief: Why the New Atheism is a Threat to Your Life, Liberty, and Pursuit of Happiness, Tyndale House, Illinois, p.106, 2008. 回到內文
  8. Vu, M.A., Scholar: China Notices Link Between Christianity, U.S. Economic Success, christianpost.com, May 2011; accessed July 2015. 回到內文
  9. Barro, R.J. and McCleary, R.M., Relig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cross Countries, Am. Sociol. Rev.68(5):760-781, October 2003 | doi.org/10.2307/1519761. 回到內文
  10. Durlauf, S.N., Kourtellos, A., Ming Tan, C., Is God in the details? A re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economic growth, J. App. Econometrics 27(7):1059–1075, November/December 2012 | doi: 10.1002/jae.1245. 回到內文
  11. Parris, M., As an atheist, I truly believe Africa needs God, The Times Online, timesonline.co.uk, December 2008; accessed July 2015. 回到內文
  12. Dr Vishal Mangalwadi: The Book that made your world, youtube.com, June 2011. 回到內文
  13. Nunn, W., Thomas Nagel—The atheist who dared to question materialism, March 2014; creation.com/nagel-materialism. 回到內文
  14. Harrison, P., The Bible and the rise of science, Australasian Science 23(3):14–15, 2002. 回到內文
  15. Catchpoole, D., Evolution—the ultimate antidote to spirituality, Creation 30(3):48–49, June 2008; creation.com/evolution-antidote. 回到內文
  16. McCall, P., Who is the god of evolution—and can he be trusted? Creation 13(1):36–38, December 1990; creation.com/who-is-god-of-evolution. 回到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