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e
Also Available in:

罗马书5:12–21: 保罗对亚当的字面意义观点

作者:Lita Sanders
译者:Leei Wong

在神学领域中,有许多学者接受对亚当非字面意义的理解,坚称这种观点不会损害整本圣经的权威性。然而,圣经本身不允许将亚当的存在视为非字面的;许多经文明确要求亚当是一个历史上真实的个体。其中之一就是罗马书5:12–21,在这段经文中,历史上的亚当与历史上的耶稣进行了对比。

6780greek-text

罗马书5:12–21将保罗在这一章结尾的论点与他在第6章的下一个论点连接起来。这一段经文被威瑟林顿称为“整个罗马书中在语法和解释上最困难的材料”1。学者们对这段经文对全书的重要性存在分歧,有些人称其为“信书的逻辑中心”,而有些人则认为它“偏离了主题”,甚至有关于它与前后段落的关系的更多争议2。然而,大多数评论家都同意的一点是,无论个别评论家对创世记的观点如何,亚当的历史性对保罗的论点至关重要。

前文背景

罗马书5:12中,保罗的论点正在逐渐升华,如果没有了解这一论点前因后果,我们将无法完全理解这段经文。保罗首先断言,由于人类的罪恶,上帝的愤怒正在向人类倾泄(1:18)。那些没有接受上帝启示的异教徒没有借口,因为上帝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显明了自己,而异教徒却崇拜创造物而非上帝(1:18–32)。犹太人虽然通过摩西领受了律法,但他们也是罪人,违反了律法,因此同样被定罪;而外邦人也没有借口,因为他们心中有道德良知(2:17–29)。律法无法拯救任何人,它只能让罪更加显著(3:19)。没有人是义人,所有人都受到了谴责。

然而,上帝通过信仰耶稣基督提供了一种称义的方式(3:21)。通过耶稣的牺牲,我们可以得到救赎;人无法凭借自己的行为成为义人,因此没有人可以夸口(3:22–29)。保罗提到亚伯拉罕作为一个例子,他是一个完全凭借信仰而不是行为成为义人的人,这发生在摩西颁布律法很久之前(4:1–25)。通过信仰成为义人的人与上帝和解,并得到拯救,免于上帝的愤怒(5:1–11)。

插入语?

关于罗马书5:12–21如何整合进保罗在这封信中的思考,存在着一些分歧。我与许多注解者有着相同的观点,即第12b–17节构成了一个插入语:保罗中断了他的主要论点,以阐明亚当和基督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第18节回到他的初始论点。在罗马书以及许多保罗的信件中,都存在一个常见的语法结构,那就是一个“ὥσπερ”(hōsper)子句后面跟着一个“οὕτως καὶ”(houtōs kai)子句,翻译为“正如……所以”。但在第12节,我们只发现了一个“ὥσπερ”子句,却没有“οὕτως καὶ”子句,这显示出保罗的思绪被中断了。保罗使用了“καὶ οὕτως”的构造,这可能有助于使这种中断不那么明显3。保罗开始偏离主题,直到第18节,他才回归原始的论述,那里有一个与第12节中被悬置的“ὥσπερ”子句几乎相同的子句4

人类可以划分为两个族群。

保罗认为,死亡传给所有人是因为所有人都犯了罪。即使在没有违背上帝在伊甸园的命令的法律的时期——从亚当到摩西的这段时间,死亡依然统治着。在大多数译文中,“ἐφ' ᾧ”(eph hō)被译为“因为”,其实它有几种可能的因果含义,其中最常见的译法是“以致于”。一些教父支持将这个短语翻译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词,但威瑟顿(Witherington)指出,当保罗使用这个短语时,它只是意味着“因为”,因此,这可能是最正确的翻译5,6

保罗将亚当称为基督的预像。克兰菲尔德(Cranfield)解释道,在这个语境中,

“被译为‘预像’的这个词(实际上是英文的‘type’一词的希腊语形式)表明……一种按照上帝的设计,预示了与末世有关的人或事物的预兆。”7

当提到亚当是基督的预像后,我们通常期待保罗会进一步阐述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然而他却开始对比他们。唯一的相似点,就保罗所言,是亚当和基督的行为都“对他们之后的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且与他们有紧密联系8。”保罗并不是在比较亚当和基督,而是对比他们的行为对后人的影响:亚当的不顺从导致了所有人的死亡,而基督的顺从却给所有信他的人带来了生命的自由恩赐。然而,如果没有基础的相似性,这种对比就毫无意义9

在这段经文中,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保罗在教导普救论,也就是说,亚当的过错影响了所有人,基督的牺牲也同样影响了所有人,从而导致所有人都得救。但这种理解很容易被反驳。首先,当保罗描述基督的牺牲影响的人时,他用的词是πολλοὶ (polloi),这个词有时候可以指“所有人”,但也可以指“很多人”。然而,当他描述受亚当的罪影响的人时,他用的词是πάντες (pantes),这意味着他在“很多人”和“所有人”之间做了区别10。其次,如前所述,保罗并未试图证明亚当和耶稣在所有方面都相似,实际上,他强调的是基督的行为比亚当更伟大(这是一种a fortiori的论证)。

基督的行为比亚当更伟大,原因有两个:首先,只需要犯一次罪,人就会被罪恶和死亡奴役。这样对待罪行的判决是公正和合理的。然而,基督的牺牲带来的自由恩赐是在几个世纪的罪行之后才赐给我们的,这样的慈悲真的非常令人惊叹。其次,基督的行为产生了更大的影响;亚当的罪行带来了死亡,而基督的牺牲却让所有的信徒得到了生命11

在《罗马书》中直到这一段,保罗一直使用犹太人和外邦人这些词汇来区分人群。然而,在这段经文中,他放弃了这些标签,因为他已经表明所有人都同样受到谴责。相反地,他将人们分为两个“种族”:属于亚当的族和属于基督的族。保罗教导我们说:“所有的人都与这两个人之一有关系,他们的行动决定了他们永恒命运的归属。要么属于亚当,因为他的罪或不顺从而受到死亡的刑罚,要么属于基督,因为他的义行或顺从而得到永生的确据。”12

罪与公义

在这两种情况下,需要强调的是,一个人被视为有罪或公义,并非取决于个人的罪行(尽管每个人都有罪)或个人的正义行为,而是取决于他与亚当或基督的关联。在这段经文中,保罗将“罪”和“公义”/“称义”视为法律上的概念。在罗马书5:16中,通过将“称义”(δικαίωμα, dikaiōma)与“定罪”(κατάκριμα, katakrima)对照,我们能明白“称义”的法律含义。因此,“称义”意味着在法律上被宣告为公义,或者被无罪释放,而非指个人公义的注入13。Moo如此总结:

保罗坚持认为,人们确实是通过亚当的不顺从而成为“有罪者”,就像他们确实是通过基督的顺从而成为“公义者”。…… 要成为公义并不意味着在道德上是正直的,而是在天上的审判中被判定为无罪、被解除所有指控。通过基督的顺从行为,人们真正成为了公义者;但在这个背景下,“公义”本身是一个法律概念,而不是道德概念。14

亚当与基督:历史上的同等真实存在

保罗在这段经文中运用了一种类型学的方式,坚称亚当和基督在历史中的存在具有同等的真实性。他论证道,这两人的行为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真切且深远的影响。为了保持其论述的连贯性,亚当和基督都不能被当作象征性的存在。在保罗眼中,亚当和基督是历史上最重大的两个人物:亚当因其不服从导致了人类的堕落,而基督则通过他的服从克服了这种堕落15。亚当作为基督的预型,为第七章中的“我”与第八章中的基督信徒的对比铺设了道路16。因此,对《创世记》前几章的逐字解读构筑了《罗马书》中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段经文并不是保罗明确鉴定《创世记》作为历史真实文件的唯一处。在后续的三章中,保罗阐述了整个创世因为人类的堕落而步入了虚空17

另外,在他写给哥林多教会的前书第15章中,保罗称耶稣为“末后的亚当”,带给人们死者复生的希望,与“第一个人亚当”形成了对比,后者带给人类死亡的罪。在写给提摩太的前书第二章中,保罗以创世的顺序为依据,先有亚当,后有夏娃,并且指出是夏娃受到了欺骗,亚当却并未受骗,从而论述男女在教会中的各自角色18

结论

阅读《创世记》的注释时,有些人认为前11章是诗歌,或者亚当只是所有人的象征。然而,正如这里所展示的,保罗的论证完全依赖于一个名叫亚当的历史人物,他真实地犯了罪,带来了真实的死亡。否则,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一个带来了从罪恶中称义的真实历史耶稣呢?毫无疑问,从这段经文以及圣经中的许多其他段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圣经本身将亚当视为一个历史人物,堕落是一个历史事件19。如果没有这些历史事实,福音本身就没有基础(参考诗篇11:3)。

参考文献

  1. Witherington, B., Paul’s Letter to the Romans: A Socio-Rhetorical Commentary, Eerdmans, Grand Rapids, MI, p. 145, 2004. 回上一页
  2. Moo, D.,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Eerdmans, Grand Rapids, MI, p. 345, 1996. 回上一页
  3. Wright, N.T., The New Interpreter’s Bible: Romans, Abingdon Press, Nashville, TN, p. 527, 2002. 回上一页
  4. For brief discussions, see Witherington, ref. 1, p. 145, Moo, D. Romans: The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Zondervan, Grand Rapids, MI, p. 182, 2000. 回上一页
  5. Witherington, ref. 1, p. 146. 回上一页
  6. Also see Cranfield, C., Romans: A Shorter Commentary, pp. 113–114, Eerdmans, Grand Rapids, MI, 1985. 回上一页
  7. Cranfield, ref. 6, p. 117. 回上一页
  8. Witherington, ref. 1, p. 146–147. 回上一页
  9. Murray, J.,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The English Text with Introduction, Exposition, and Notes, Volume 1, Eerdmans, Grand Rapids, MI, 1965,
    p. 192. 回上一页
  10. Witherington, ref. 1, p. 149. 回上一页
  11. Cranfield, ref. 6, p. 118. 回上一页
  12. Moo, ref. 2, p. 315. 回上一页
  13. See also the classic Justification Is a Forensic Act by Charles Hodge, (1797–1898), www.apuritansmind.com Justification HodgeCharlesJustificationForensic.htm, accessed 3 June 2008. 回上一页
  14. Moo, ref. 2, p. 345. 回上一页
  15. Witherington, ref. 1, p. 144. 回上一页
  16. Witherington, ref. 1, p. 142. 回上一页
  17. Smith, H.B., Cosmic and universal death from Adam’s Fall: an exegesis of Romans 8:19–23a, Journal of Creation 21(1):75–85, 2007; creation.com romans8. 回上一页
  18. See also summary article, Sarfati. J., 创世记:圣经的作者都相信它是真实的历史(Genesis: Bible authors believed it to be history), Creation 28(2):21–23, 2006; creation.com gen-hist. 回上一页
  19. See also Sarfati, J., The Fall: a cosmic catastrophe—Hugh Ross’s blunders on plant death in the Bible, Journal of Creation 19(3):60–64, 2005; creation.com plant_death. 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