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見證創造大能
作者:杰弗.查普曼
譯者:盧慧明(Candice Loh)
文章來源::Creation 19(1):44–46, December 1996



至今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s)是怎樣進化而來。達爾文(Charles Darwin)曾評論:「高等植物的進化明顯是非常迅速和突然的, 在我看來, 植物界史上沒有比這個更特別的了。」1 蘭科植物是植物界其中一個最大的科,大約有三萬個品種,形狀和大小各異,而昆蟲擬態(insect-mimicking)品種可說是最有名的蘭花之一。這類蘭花以巧妙的方法去吸引傳粉昆蟲的視覺和嗅覺,但進化論能否解釋這些複雜結構的起源?
機械裝置
達爾文對蘭花入迷,他在著作《物種起源》中提到,蘭花有「無窮無盡的機械裝置」以確保順利傳授花粉,他指出,這些機械裝置之所以形成,涉及花朵每個部分的改變2 。但達爾文沒有解釋,物競天擇怎樣逐漸產生與昆蟲極其相似的蘭花,使得昆蟲也被弄糊塗。他僅形容這些結構是「許多遺傳改變的總和」。這並不是解釋,只是一個意見而已。
現代進化論者也沒有具說服力的解釋,只聲稱花和昆蟲同時進化以達到互補。已故的泰勒(Gordon Rattray Taylor)雖然是一位進化論者,但他提出了多個針對進化論的難題,在蘭花的進化上,他寫道:「蘭花的形狀變化多端,但有許多變化只是具有少許甚至是沒有進化價值的,或至少,一個變種不會較另一個變種有利3 。」他寫
道:「兜蘭(Lady’s Slipper Orchid)有一個非常複雜的授精系統——而且它正處於絕種邊緣4 。」
精密設計
許多蘭花具有複雜而精細的設計,這與進化論指蘭花是經過漫長進化的概念有牴觸。因為蘭花的精密機械裝置的整個目的是確保品種藉傳授花粉得以繁衍,假如不能傳授花粉品種便會絕種;所以結論是:蘭花各部分的機械裝置,起初時就要在合適的位置和運作正常。
此外,假如蘭花要模仿蜜蜂或其他昆蟲以吸引傳粉昆蟲,除非蘭花有一個與昆蟲十分相似的結構出現,否則昆蟲是不會被它吸引的。
奇妙結構
蘭科其中一個最奇妙的成員是「水桶蘭」(Bucket Orchid),包括Coryanthes speciosa及
Stanhopea grandiflora這兩個品種。水桶蘭有一個複雜而精細的結構去吸引、捕捉然後釋放蜜蜂,這類蘭花由兩個品種的雄蜂(Euglossa meriana 及 Euglossa cordata)傳播花粉,而這兩個品種的蜜蜂本身也是為這項任務而特別設計的。
蜜蜂首先被蘭花散發的花蜜氣味吸引,在花上採集一種用來吸引雌蜂的液體。蜜蜂的獨特前肢有採集器官把香味傳送到後肢的袋,把袋中的香味釋出以吸引雌蜂交配。
水桶蘭的表面有黏液覆蓋,黏液令蜜蜂滑落「水桶」,桶內注滿由上方植物腺所分泌的液體。蜜蜂唯一的逃生方法是桶內的隧道,隧道入口有一個方便的階級讓牠由池水爬入隧道。
當蜜蜂要逃出隧道的一刻,隧道的牆壁會突然收縮,把蜜蜂抓住。水桶蘭的機械裝置接着 把兩個花粉囊粘在蜜蜂的背部,待膠水乾透後,就會釋放蜜蜂。假如蜜蜂接着到另一朵水桶蘭採蜜,如是者重覆以上步驟,不過,今次蜜蜂試圖離開隧道時,隧道頂部的鈎就會將牠背部的花粉囊除去,花粉的授精過程便大功告成!
先後有序
水桶蘭的機械裝置包括至少五項獨立功能,它們必須按正確的次序運作 —— 吸引蜜蜂、使牠掉進水桶、植物腺分泌液體注滿水桶、提供隧道出口、黏貼及除去花粉囊的裝置。假如水桶蘭欠缺以上任何一個裝置或裝置不完整,植物就不能授精。水桶蘭擁有如此奇妙精巧的機械裝置,要解釋它的起源,進化論肯定啞口無言。
這些花朵在起初被創造和設計時,就已經是以這個方式去運作。蘭花的例子,豐富見證上帝這位創造主的匠心獨具和大能。
Readers’ comments
Comments are automatically closed 14 days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