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e
Also Available in:

種族主義——進化論導致的惡果?

作者:妮達.高士娜( ), 加里.貝茨(
翻譯:中國創造論團契 (chinesecreationscience.org)
校對:黃逸恒博士 (Dr. Felix Wong)

發表時間:2011年4月7日
圖片 Smithsonian Magazine17767-evolution
進化論崇拜圖示,從猿到人類的進化中,原始人類祖先的膚色經常為黑色。

這幅圖有什麼問題?它體現了典型人類進化過程夾雜的種族主義。你是否注意到在倒數第二個人類祖先的進化形象(右二)看起來很像今天的非洲人(儘管毛髮看上去更為濃密),而在人類進化的終點則個長著歐洲面孔的白人形象?為什麼當世界人口中大多數都長著中棕色皮膚,中棕色眼睛和中棕色頭髮時,白人卻成了現代人類的代表呢?這裡所暗示的資訊是人的膚色越淺,進化程度就越高。

令人震驚的是這張圖不是出自小眾的白人優越主義群體,而是源於聲譽極高的史密森尼網站(Smithsonian.com)一篇文章名為「人類進化後的前十個日常結果」( Top ten daily consequences of having evolved1 )。同時,讀者在文章末尾的評論(本文寫於該文發表後一個月)都沒注意到此處公然表現的種族主義思想。為什麼呢?

7767-german-erectus
許多評論表示人類進化過程的前期,個體顏色較深是因為毛髮顏色較深的緣故。但是在2006年一家德國博物館所陳列出的「直立人」(Homo erectus) 雕像,證明此形象如何並非偶爾異常或一時疏忽所致。請注意此雕像選擇的皮膚顏色和毛髮特徵。

毫無疑問,用於解釋人類起源的進化論,從頭以來就是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想法。在國際創造事工播出的紀錄片「驚世海行記」(The Voyage that Shook the World),受訓於劍橋大學的進化論歷史學家彼得.保勒(Peter Bowler)提起達爾文(Darwin)的時候這樣說:

「1871年,當達爾文完成《人類的由來》(Descent of Man) 這書時,他明顯有歐洲人廣泛的猜測或觀念。即除白人以外的人種,完全不具備成為文明人類的能力,無論心智上還是道德上,他們都處於一個較受局限的水平。換句話說,他們停滯在人類生物進化的早期階段。」

越像猿類等於越原始

達爾文認為膚色較深族群比其黑色素含量極低的人類族群更接近猿類。事實上,值得注意的是,提出進化論以及狂熱執迷進化論的人,正是那些認為自己代表著人類進化巔峰的歐洲上層人士。而今天,進化論仍執著地宣稱人類是從猿類進化而來的概念。很多人都聽說人類基因與黑猩猩基因相似度達到98%。這是一個毫無根據的說法(見 This is now shown to be a myth),但仍被大多數科學家或非專業人士當作猿類是人類祖先的證據。請見文章「黑猩猩/人類基因相似程度超過98%?時過境遷」(Greater than 98% Chimp/human DNA similarity? Not any more)

戲稱黑人為「猴子」被視為是種族歧視或政治錯誤,因為進化論本來毫無根據。例如,在Google網站上已刪除圖片中,美國第一夫人的照片被惡搞為猴子的形象(譯注:蜜雪兒·奧巴馬是黑人),這是一種冒犯和種族主義的行為。但類似情況也會發生在幾乎每位不受歡迎的政治人物身上,其中也包括幾位白人總統。請見文章「猴子踢足球嗎?」(Do monkeys play football?)。此文章告訴我們國際足球聯盟(FIFA)如何採取措施阻止球迷向黑人足球員,發出模仿猴子或猿類動物叫聲的侮辱行為。但是當一個生物學家稱人類為進化的猿類時,竟被視為是準確的科學聲明!

基於進化論的種族主義所產生的惡果

事實上,這種認為某些種族比另外一些種族更原始落後的進化論觀點,曾經風行一時,並且對整個世界的黑人或者其他深色人種造成了毀滅性的後果。早期的達爾文主義認為澳洲原住民,可能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過渡環節,因此很多澳洲原住民被殺,及在全球的科學博物館展出。

文章最精彩的部分這樣寫:

「同時為了獲取科學標本,一些原住民被謀殺,也有一些原住民為了展出被殺死。」出自一本關於當時殺戮情形的回憶錄,此書包括了對於為了展出目的而殺死大量原住民的懺悔。作者為當時的澳洲淘金熱移民,後來成為昆史蘭州博恩市(Queensland, Bowen)市長,柯拉爾二世.威爾斯(Korah II, Wills)。

查理斯.金斯萊(Charles Kingsley)是達爾文的密友,也被傳是達爾文的叛敵,甚至他曾這樣提議:

「澳洲黑人,和非洲黑人男子是一模一樣的種族,根本就無法接受福音……所有為了讓他們認識真神的嘗試,最終都失敗告終……披著人皮的可憐動物……他們必像殘暴的野獸一樣在世上絕種。」
週報,1991年11月12日,30-38頁
图注:Blacks slain for science’s white superiority theory(為白人優越理論科學殺死的黑人)
7767-newspaper
研究人員大衛·摩那甘(David Monaghan),用18個月調查以科學名義所進行的暴行,最終拍成一部紀錄片「達爾文的偷屍者」(Darwin’s Bodysnatchers)。

為後來在澳洲對原住民進行的暴行,進化論提供辯解的理論依據。這些行為包括將「半原住民」(half-blood)的兒童從原生家庭中帶走(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此做法都被列為政府政策),因為認為他們比他們的(原住民)父母更加進化。現在這些兒童被稱為「被偷走的一代」。(編者注:關於此問題的爭論仍然熱烈。外界承認並非所有上述孩子被帶走都出於類似原因,並且根據調查顯示,關於這一代的部分說法未經證實。同時人們也承認與其留在「叢林」中,一些兒童確實獲得了更多更好的機會。但這並不能為基於「種族」可怕錯謬政策辯護,並且這種強迫分離所帶來的情感創傷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但請見此文「一位澳洲白人可以為其最好的朋友純原住民捐腎」(One white Aussie was able to donate a kidney to his best mate (buddy) who was a full-blood Aboriginal ),這恰好證明不同種族或族群之間的器官捐贈不會影響器官的移植效果。同時在某些情況下,人們表現出某一「種族」特徵,但實際上并没有与这一種族的血缘关系。

德國納粹的種族滅絕政策深信黑人屬於低等種族;在1936年傑西·歐文(Jesse Owen)在柏林奧運會榮摘四枚金牌後,希特勒(Hitler)批評美國不該允許黑人參加賽事。希特勒的首席建築師阿爾伯特·斯皮爾(Albert Speer)在二戰期間被委任為軍事部長曾說:

「德國的獲勝結果數量驚人,每次德國取勝都讓希特勒高興。但美國傳奇選手黑人傑西.歐文(Jesse Owen)一連串的勝出都令希特勒極為惱怒。他邊聳肩邊評論道,黑人祖先生活在叢林中屬原始人,他們的身體狀況強於文明白人,理應被排除在未來賽事的門外。2

二十世紀初,美國曾有一位名叫歐塔·本納(Ota Benga)的非裔侏儒被放進裝著黑猩猩的籠子中,作為未進化人類的代表,在布朗克斯動物園(Bronx Zoological Gardens)展出。

當我們指出曾有無數人的生命,因進化論的錯誤世界觀被毀掉,很多進化論者都極為憤怒。這是因為今天大多數進化論者已經不再是種族主義者,科學(現代遺傳學)已經跟上聖經步伐,發現聖經中一再聲明的事實:所有人類的關係都是極為密切。但是一個世紀之前,這群進化論者聲稱他們的進化論「科學」是正確的,並且大多數西方公立學校都將這些觀點灌輸學生。但如果他們的觀點曾如此錯謬,今天我們有什麼理由相信,他們對科學作出的解釋呢?

聖經的世界觀:對種族主義提供真實而有歷史依據的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廢除奴隸制度運動來自基督教世界觀。廢除奴隸制度運動的偉大領袖威廉·威爾伯福斯 (William Wilberforce) 相信人人被造都是平等,並且都帶神的形象。即使在他所處的世代,「科學」並不接受人類的相似性(事實上他們似乎更容易看到不同性),他仍然堅持聖經觀點。直到他去世多年後,他的觀點才被科學證實。這為選擇向進化論妥協的基督徒,敲響警鐘。進化論不能為人類平等提供足夠的邏輯基礎。即使在今天,(進化論的主導思想仍在縱容優生學這類似納粹主義的行徑,正如達爾文本人所做的一樣Darwin himself did)。詳見文章「道金斯與優生學」(Dawkins and eugenics)與「反猶太大屠殺與進化」(The Holocaust and evolution)。

真正實驗科學證明,人類無論是膚色、眼睛或者外觀區別在DNA的份額中只佔不到百分之十的比重。人類關係極其相近的這一發現,證明了「種族」是一個在生物學上毫無意義的人造詞彙,而對聖經的創造論者來說,此證明毫不意外,因為他們相信人類的祖先是生活在大約六千年以前的亞當和夏娃(而他們很可能也和今天地球上大多數人一樣擁有中褐色的皮膚、頭髮和眼睛)。事實上,我們的關係甚至更近,生活在今天的每一個人,都是挪亞和他三個兒子的後代,他們和他們的妻子是當時世界大洪水中的倖存者。所以最接近我們的共同人類祖先,只生活在距離我們4500年之前。也可參閱文章「亞當、夏娃和挪亞與現代遺傳學」 (Adam, Eve and Noah vs modern genetics)。

圖片 Gary Roberts, worldwidefeatures.com7767-twins
這對雙胞胎中哪一個更加進化?
參見「兩種膚色的雙胞胎」(Two-tone twins)

外觀區別被當作劃分「種族」的決定因素,這些區別是表面的。例如,外觀顏色深淺,是一種稱為黑色素的生物色素控制,深色人種黑色素更多,而淺色人種黑色素較少。黑色素的多少取決於一種製造黑色素的細胞,即黑素細胞;深膚色的人擁有較多的黑素細胞,而膚色淺的人黑素細胞則較少。其它外在區別,例如亞洲人的杏眼也是源自類似的微小差異。見「人類種族的起源」。

那麼,如果我們的關係如此接近,這些外表的差異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最有可能的解釋就是巴別塔事件(the Tower of Babel event),人們因為語言變亂,不同的家族被迫成群地分散到世界各地。這些家族群可能帶有混合特質,當一些特質在族群中固定了,其他特質則因不適應他們的環境或生存條件,而被篩除了。例如,生活在類似於非洲或澳洲等地,淺色皮膚是不利條件,因為在這些地區的炎熱氣候下,皮膚癌是主要困擾。而產生深膚色的大量黑色素俱有自然防曬霜的效果。在歐洲,尤其是冰川時代,淺色皮膚的人可以更好地從陽光中吸收維生素D,使他們更好地適應所處環境。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愛斯基摩人擁有中棕色皮膚,而生活在赤道氣候的南美人也擁有中棕色皮膚。

人類創造主耶穌基督的福音,是反對種族主義的最大力量,因為無論何種種族和階層,每一個亞當的子孫借著基督都獲得了同樣的救恩,對於信徒來說,「在此並不分希臘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唯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歌羅西書 3:11】。」當保羅向雅典人傳福音的時候,他聲稱:「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使徒行傳 17:26】。」

參考文獻

  1. Rob Dunn, “The Top Ten Daily Consequences of Having Evolved” www.smithsonianmag.com/science-nature/The-Top-Ten-Daily-Consequences-of-Having-Evolved.html, 19 November 2010, accessed 20 December 2010. 回上一頁.
  2. Albert Speer, Inside the Third Reich, p. 73. 回上一頁.

Helpful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