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e
Also Available in:

如果上帝創造了宇宙,那麼誰創造了上帝?

回應批評家的質問

作者:喬納森.薩爾法提(

許多懷疑論者都會問這個問題。但是按照上帝的定義,祂是非被造的宇宙創造者,所以問「誰創造了上帝?」就像問「那單身漢和誰結婚了? 」一樣,問題本身不合邏輯。

而更有深度的人​​可能會問:「如果宇宙需要起因,為什麼上帝不需要起因? 如果上帝不需要起因,為什麼宇宙又需要起因呢?」基督徒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回答這個問題:

  1. 任何有開始的事物都有一個起因。1
  2. 宇宙有一個開始。
  3. 因此宇宙必定有一個起因。

以下粗體標出的詞語需要特別強調。由於宇宙有開始,所以必須有起因,見下文。而上帝與宇宙不一樣,祂沒有開始,所以不需要有起因。根據有諸多實驗支持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可以知道,時間是與物質和空間相連的。這樣,時間本身就是隨著物質和空間而開始的。按照上帝的定義,祂是整個宇宙的創造者,所以也是時間的創造者。因此祂不受限於自己所創造的時間,就沒有時間維度上的起點。上帝是「那位至高至上,住在永遠」的(以賽亞書57:15)。因此上帝的存在沒有起因。相比之下,有充分證據表明,宇宙有一個開端。這可以從物理學最基本的定律——熱力學定律得以證明。

  • 定律1:宇宙中物質——能量的總量恆定的。
  • 定律2:能被利用(做功)的能量越來越少,或者說熵值不斷趨向無限大。

如果物質-能量的總量是有限的,能被利用的能量又不斷減少,那麼宇宙就不可能在過去一直存在,否則到現在它應該早已耗盡了所有可用的能量,變為宇宙​​「熱寂」狀態,即所有放射性原子全部已經衰變,宇宙的每一部分的溫度都相同,沒有可利用的能量了。因此,明顯的推論是,宇宙開始於距今有限的一段時間之前,那時有很多可用的能量,現在這些能量已經慢慢減少了。

現在,如果提問者同意宇宙有一個開端,卻不同意開端需要起因,又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任何開始都需要起因,沒有人能否認這一點。如果否認了這個因果定律,所有科學和歷史都會崩潰。試想如果警察不去調查兇殺案或盜竊案的起因,法律還怎麼執行呢?同理,宇宙是不能自我產生的——沒有任何的事物能夠自我創造,因為這意味著在它存在之前,它已經存在了——這明顯是邏輯悖論。

總而言之

  • 可以證明宇宙(包括時間)有一個開始。
  • 認為事物能在沒有起因的情況下開始,這種認識不符邏輯。
  • 因此,宇宙的開始需要一個起因,正如創世記1:1羅馬書1:20所述。
  • 上帝是時間的創造者,超越時間之外,祂沒有時間意義上的開端,祂是永存的,因此不需要起因。

反駁論證

要想駁倒一個論證,只有兩種方法:

  1. 證明這個論證的邏輯是錯誤的。

  2. 證明這個論證至少一個有前提條件(即論據)是錯誤的。

a) 論證是否有效?

一個成立的論證不能存在「前提真而結論假」的情況。注意,論證的成立與否並不取決於前提​​是否真實,而在於推論的邏輯形式。本文中的論證是有效的,因為它與下面這個例子的邏輯形式是一樣:所有鯨魚都有脊椎,莫比·迪克是一條鯨魚,因此莫比.迪克有脊椎。

b) 那前提都是真的嗎?

1) 宇宙有一個開端嗎?

無神論者卡爾.薩根(Carl Sagan)和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鼓吹振盪宇宙理論,試圖以此避開宇宙開端的問題,以免引入創造主的概念。但是我們之前講過,熱力學定律否定了「宇宙無開端」的觀點,振盪宇宙理論也不能越過這個定律(注:振盪宇宙模型是一種認為宇宙在膨脹和回縮之間相互交替、周而復始的模型)。振盪理論所假想的每一個週期都會消耗越來越多的可用能量,那麼每一個之後的周期都會比前一個更大和更長,反過來,往前回顧就應該看到一個個更小的周期。因此,這個多周期模型可以推論出宇宙模型:未來是無限的,但過去一定是有限的。2

同時,很多的證據表明,宇宙物質的質量太小,根本無法產生足夠的引力抑制宇宙的膨脹,以達到「膨脹/收縮」的循環,也就是說宇宙是「開放」的。即使按照最理想的預設,算上宇宙中發光物質和(在銀河光暈內發現的)不發光物質的總和,在加上任何可能存在的中微子的質量 3,並按照「年老地球論」的預設進行計算,宇宙的實際質量也只能達到「再收縮」所需的質量的一半。另外,一些新的證據如宇宙中能使光路彎曲的「引力透鏡」的數量(太少)4,也都支持「開放型」宇宙的理論,還有對Ia型超新星的分析也表明,宇宙的膨脹速度過快,不足以成為一個收縮的封閉宇宙5,6,宇宙現存物質的質量大概只有「大收縮」所需質量的40-80%。順便說一下,宇宙大爆炸理論所支持的「膨脹」宇宙模型同樣也面臨著宇宙質量過小的問題,因為此理論要求宇宙的密度必須達到一個巨大的臨界值,才能使宇宙‘崩塌’成為‘平坦’宇宙。

最後,沒有任何一個已知的機制可以使假想的「大收縮」之後還能反彈(再膨脹)7。最近耶魯的比特萊斯.汀斯利(Beatrice Tinsley)教授解釋說,即使數學上認為宇宙是振蕩的,也「沒有已知的物理機制能夠逆轉災難性的大收縮」,無論是物理學理論還是從現實情況來看,這些宇宙模型都是從大爆炸開始,然後膨脹,坍塌,就沒有了。8

2) 否認因果關係

一些物理學家認為,量子力學可以違反因果關係的法則從虛無產生物質。例如,保羅.戴維斯(Paul Davies)寫道:

「… 量子躍遷可能使時空從無到有憑空出現。… 粒子可能會在沒有特定的因果關係下莫名其妙的出現 … 然而,量子力學的世界經常從無變有。」9

這種論點完全是誤用量子力學的原理,事實上,量子力學世界中從來不會「由無變有」地產生物質。戴維斯自己也承認「讀者不必對之前他的講法太過認真。」

「宇宙是量子波動」這個理論就必須假定「有某些物質產生了波動」, 他們所謂的「量子真空」其實存在很多物質或潛在的反物質,而並不是「沒有物質」的狀態。同時,我的博士論文中也大篇幅地論述了量子力學理論和實踐經驗。

例如,拉曼光譜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從其光譜波數和光譜帶的強度,我們就可以計算出產生光譜帶的光粒子質量和粒子之間結合力的常數。如果要論證無神論者的觀點:「宇宙不需要起因就能存在」,那就需要發現不因量子震動態變相而出現的拉普曼光譜,或者是找到在沒有原子核存在的情況下產生了阿爾法粒子的現象,等等。

如果量子力學像一些人想像中的那樣可以違反因果定律的話,我們就不應期望這些現象必須有一個因由了。這樣我就可以燒掉我的博士論文,同時所有的光譜的期刊以及任何核物理的研究都應當關門大吉了。

同樣,如果沒有起因的話,就無法解釋為什麼這個宇宙會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出現,也無法解釋為什麼出現的是這個宇宙,而不是一隻香蕉或一隻貓。宇宙自身的任何特徵都無法被用來解釋它為什麼會這樣存在,因為這些屬性是宇宙產生之後才有的。

宇宙是由上帝創造的這個觀點合理嗎?

懷疑論者要拒絕上帝的存在,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就是堅持宇宙被造在時間上是斷層的。戴維斯指出,因為時間的開始與宇宙的開始是同時發生的,那麼關於「宇宙開始之前發生了什麼事」的討論是毫無意義的。同時,他又主張因由必定先於結果,因此如果宇宙開始「之前」沒有任何東西,那麼討論宇宙開始的因由也是毫無意義的。

但哲學家和新約學者威廉.克雷格(William Lane Craig)在他的評論10中指出了戴維斯的哲學缺陷,他指出戴維斯不懂哲學領域中長期討論的因果關係同時發生的概念。康德(1724-1804)舉了一個例子,重物放在墊子上的時候同時會對其產生壓力。克雷格說,時間的第一個時刻就是上帝創造宇宙的時刻,同時也是創造物開始存在的時刻。

馬科.凱(Ma​​rc Kay)在批判戴維斯的著作《上帝的思想》中也進一步的指出戴維斯在邏輯和物理學上的錯謬。11

還有一些懷疑論者聲稱,以上這些分析都是「假設性」的,因為這正是科學的本質,因此它們不能用來證明上帝創造了宇宙。顯然,懷疑論者是這樣「兩面派」:一邊說「科學已經證明了聖經是錯誤的」,一邊又在科學與聖經一致時,改口說「科學本來就是一種嘗試」。

註釋

  1. 其實,「起因」這個詞在哲學中有幾層意思。但是本文主要指有些因素,即讓物質成型的主要動力。返回文章
  2. Novikov, ID and Zel’dovich, Ya. B., 1973. Physical Processes Near Cosmological Singularities. 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1:387–412. 在402頁中,作者指出:

    每一個週期都有不可逆轉的熵的產生。如果重子的數目守恆,重量和壓力總和就必須在每一個週期都有所增加,也就是說最大的半徑也必須在每一個週期增加,如圖4所示。這個多周期的宇宙就會有一個無限的未來和有限的過去。返回文章

  3. Schramm, DN and Steigman, G., 1981. Relic Neutrinos and the Density of the Univers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43:1–7. 返回文章
  4. Watson, A., 1997. Clusters point to Never Ending Universe. Science 278(5342):1402 . 返回文章
  5. Perlmutter, S. et al., 1998. Discovery of a supernova explosion at half the age of the universe. Nature 391(6662):51. Perspective by Branch, D. Destiny and destiny. Same issue, pp. 23–24. 返回文章
  6. Glanz, J. New light on the fate of the universe. Science 278(5339):799– 800. 返回文章
  7. Guth, AH and Sher, M., 1983. The Impossibility of a Bouncing Universe. Nature 302: 505–507. 返回文章
  8. Tinsley, B., 1975. From Big Bang to Eternity? Natural History Magazine. October, pp. 102–5. Cited in Craig, WL, 1984. Apologetics: An Introduction ,Chicago: Moody, p. 61. 返回文章
  9. Davies, P., 1983. God and the New Physics, Simon & Schuster, p. 215. 返回文章
  10. Craig, WL, 1986. God, Creation and Mr Davies. Brit. J. Phil. Sci. 37:163–175. 返回文章
  11. Kay, M., 1996. Of Paul Davies and The Mind of God. Journal of Creation 10(2):188–193.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