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e
Also Available in:

被造還是進化?

我們是從哪裡來的?為創造還是進化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尋求答案

作者:大衛.卡普爾(David Catchpoole

圖片來自Olaf Leillinger,wikepedia.org9270Biston-betularia
樺尺蠖或斑點蛾(Biston betularia 淺色或深色外形)常被展示為進化論的證據,但實質卻不是1。在一種蛾裡面的細小差異並沒有解釋蛾的起源,也没有解釋蟲如何變成魚2

你是被造的還是進化而來的?

自從查爾斯·達爾文在1859年最初發表他的《物種起源》後,認為一切都是經過數百萬乃至數十億年進化而來的觀點主導了大眾媒體和教育機構。進化常被看作“事實”

因此當越來越多的聲音出來“反駁”進化時,很多人會覺得詫異。這些聲音說我們不是進化而來而是“被造”的。更為詫異的是當中很多聲音是來自於不同學科領域的頂尖科學家。他們不單指出了進化論的錯漏,也指出俯拾皆是的證據符合《聖經》對過去的闡述,而“不是進化”。

那麼這些科學家所說的創造的證據是指什麼?“非常之多”。以下僅舉數例。

生命體的設計

只要看一下我們身體的一個部分,例如我們的手、手腕和手指的靈巧程度,這些都會指向“設計”,進而指向一位“設計師”。現今機器人工程師仍在努力模仿這種靈巧度呢!3並且我們的動作都是由大腦控制的——這絕對非凡!人腦的高度複雜,其創造力與抽象思維的能力,大大超越純粹為了生存的各種潛能,這本身或許就是智慧創造的最明顯證據了。4

當查爾斯·達爾文發表他的《物種起源》時,細胞只被認作簡單的“小團原生質”——生命的基本結構單元。但當科技發展到可以研究生物的分子結構時,我們現在才發現單是一個細胞也是“極度複雜”。細胞具有迄今未被認識的複雜性,新發現不斷令人目瞪口呆。比如,細胞有一个“交換控制系統“,用以協調其內部發生的多種多樣生物化學事件。5

還有更多例子呢!例如:回顧過往曾有這樣一個現在看起來多麼滑稽的預測:一位名叫 J.B.S. 霍爾丹(J.B.S. Haldane)的科學家相信由於進化的原因,人們不可能在大自然中找到輪子。6 他錯了,以下視頻(長度1分26秒)展示 “世上最小的旋轉式馬達”,即出現在所有生物裡的神奇的三磷酸腺核苷(ATP)合成酶:7

另外還有“線性馬達”,包括以下视频(長度1分11秒)所顯示的會“行走”的驅動蛋白,它將必要組件運送到細胞内有需要的地方去:8

注意驅動蛋白每走一“步”都需要一個三磷酸腺核苷(ATP)分子提供能量——就是之前視頻介紹的旋轉式三磷酸腺核苷(ATP)合成酶馬達所產生的ATP。真核細胞同時需要這“兩種”高度複雜且功能完善的馬達——以及許多其他的部件。難怪詩篇作者寫道…

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篇139章14節)

…使徒保羅說: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章20節

的確是無可推諉!尤其是現代科學仍在不斷發現生命化學系統“不可簡約的複雜性”。以下視頻(長度2分16秒)精彩地展現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9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細胞中都必需具備整個系統(DNA、RNA以及功能完备的酶促機器)。要得到酶就需要RNA,要得到RNA就需要DNA,要得到DNA就需要酶——看清楚了嗎?沒有人能想出這樣一套極端複雜的納米機器是如何能夠在沒有智慧設計的情況下自己製造出來的。必須是一位超級智者才能設計出來。這就是《聖經》中那位創造萬物的主的一個特質:全知 / 通曉一切。

查爾斯·達爾文會如何看待今天所有這些新的信息?即使在他那個時代,看到孔雀的羽毛也足以讓他感到難受了(!),就如這個一分鐘視頻所講述的:10

事實上,當我們看到設計時,我們會憑直覺察覺到它,正如我們從經驗中知道的那樣。11,12

過快的基因衰敗

壞消息呀,朋友們。我們的基因正在以每一代人60-100個的速率累積著複製錯誤(突變)。這是摘自國際著名遺傳學家約翰·聖弗德 博士(許多相信《聖經》的博士科學家之一)13,也是基因槍的發明者14,以下是一段有關這話題的演講視頻(長度2分29秒):

我們走下坡路是如此的快,以致很多遺傳學家驚詫我們人類為何沒有滅絕了起碼100次以上!不過他們的困惑是源自於錯誤地相信世界比《聖經》所示的6,000年左右時間更長。

還有,很多人錯誤地以為突變能夠成為進化的“引擎”,即突變能夠產生可以驗證微生物進化到人的觀點所需的那種“上坡路”轉變。但事實卻截然不同。下面的視頻15(長度1分52秒)是西方一位進化論“捍衛者“,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在這個問題遇到挑戰時的反應,很有啟發性:16

注意“時間”遠非進化的“英雄”17,實際上它令進化論的處境更糟糕。這裡有兩篇易讀的文章適合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了解:

順帶一提,在遺傳學這個話題上,國際創造事工(CMI)的喬納森·薩爾法提博士在以下視頻中18(長度1分5秒)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人類與猿類的DNA相似性是指向一位共同的設計師而非進化:19

化石“記錄”

化石“記錄”不僅沒有代表億萬年的進化與滅絕,而且可以被更好地解釋為全球大洪水以及後續發生事件的遺產(創世記6-9章)。這個一分鐘視頻重點提到“停滯現象”(stasis)和“活化石”對進化論的挑戰,而其特徵反而與《聖經》的描述相吻合:20

還有很多“快速掩埋”的證據,符合《聖經》所描述的災難性全球大洪水所預期的樣子。例如:這段一分鐘視頻顯示了一些穿越多个沉积层 的化石:21

這種在全球範圍內由水災所導致的侵蝕、移動和掩埋,其樣式是肉眼清晰可見有目共睹的。22

16251-ape-to-man-illusion

順便說一下,人們所普遍接受的關於化石記錄“證明”了人類是從猿類進化而來的信念,是個可悲的錯誤。世界上最著名的進化論古人類學家之一,伯納德·伍德教授更是直截了當地指出了那幅描繪從猿到人過渡的圖片(如右圖所示)有欺騙性:

“這是一幅廣為人知的人類進化圖,你在很多地方會見到它:從穀物食品包裝袋的背面到昂貴的科學儀器廣告。圖的左面是一隻猿——矮而粗壯的身軀,突出的顎骨,彎腰駝背以手指關節走路的姿態。右面是一個人——優雅,高高的前額,躊躇滿志的踏向未來。在兩者之間是一連幾個變得越來越像人類的圖形,它們的肩膀開始往後拉,軀幹變得修長,手臂回縮,腿部延伸,頭顱擴大,下巴回收。從猿到人的進程看起來是如此流暢,如此整齊。那是多麼誘人的圖片!甚至專家們都不願意割捨它呢。但這只是個幻覺。”23

一個幻覺!伍德教授接著說:

“人屬,我們自己,的起源依然是令人沮喪地不明確。”24

但有人會合理地問:“自從達爾文寫成《物種起源》後,難道不是發現了大量從猿到人的過渡性化石嗎?”下面這個視頻(長度45秒)給出一個例子,說明那些起初被宣布為“過渡性物種”的化石後來怎樣了:25,26,27

恐龍

照片提供:Philip Bell
9185-bishop-bell
照片提供:Mark Harwood
9270-sauropods
在英國卡萊爾大教堂一個有600年歷史屬於貝爾主教的陵墓,裡面有些雕刻在黃銅上的動物很像蜥腳類恐龍。它們看似用頸項在搏鬥(長頸鹿也有這種典型行為)又或者是動物界裡常見的求愛行為。無論是誰在數百年前雕刻了它們,他顯然並不是從《大英百科全書》裡面複製過去的!28相反,因為這些動物在當時是活著的,人們當然知道這些恐龍長得什麼模樣,正如他們也熟知那些雕刻在貝爾主教陵墓上的其它動物,例如魚、狗、豬和鳥一樣。

有大量證據顯示,在大洪水後恐龍生活在人們當中(像上面提到的卡萊爾大教堂例子)。29還有恐龍在大洪水期間被迅速活埋。30還有在恐龍遺骸中發現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都顯示認為恐龍滅絕了千萬年之觀點是錯誤的,它們反而符合《聖經》的時間軸,就如下麵這個視頻(長度43秒)所展示那樣:31

你可以在這個一分鐘視頻中感受到科學家們對該發現的“驚訝”:

事實上,自20世紀90年代發現紅細胞和血紅蛋白32以後,“更戲劇性”的發現還有:

  • 2005年發現仍有韌性的韌帶和血管。33

  • 2009年發現脆弱的彈性蛋白和層粘連蛋白,進一步確認了骨膠原(骨骼裡一個重要蛋白質)的存在。2003年在恐龍骨骼中發現的骨鈣素,再加上這些蛋白質證據,毫無疑義在強化對漫長年代觀點的否定。若恐龍化石真的像聲稱那樣有數千萬年歷史,這些蛋白質根本就不該在那裡。34

  • 2012年發現骨骼的細胞(稱做骨細胞),肌動蛋白和微管蛋白,甚至DNA!根據測量出的分解速率,這些蛋白質,特別是DNA,若是恐龍已經滅絕了6500萬年的話,就不可能保存下來。這是對《聖經》時間軸強而有力的支持,按該時間軸計算地球年齡最多只有6000年。35

  • 2012年在恐龍骨骼裡發現放射性碳。可是碳-14衰減得如此之快,即使骨骼遺骸只有十萬年歷史,也不該被檢測得到!36

另外要留意到很多恐龍在變成化石時都擺出“垂死掙扎”的姿勢,正如這個一分鐘視頻所顯示的那樣,它們是被淹死的:37,38

9185-fossil-fish
這張摘自《年輕的地球 》第105頁發人深省的照片,就是大洪水期間迅速掩埋的明證。這條魚被掩埋得如此之快以致它根本沒有時間完成它的午餐呢(不是千百萬年喔 )!與教科書教導的緩慢和漸進地變成化石的觀點不同,不單是脊椎動物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數以百計的水母化石”也被發現並且保存良好,查爾斯·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說永遠不會有水母化石被發現,他的預測被證明是完全錯誤的。39世界範圍內找到的化石證據,甚至是在最高山嶺所找到的,都道出了挪亞時期全球大洪水這一真相。40
blood-cells
來自霸王龍 的骨骼:有韌性的血管(左)和看似是血管裡的紅細胞(右)!恐龍骨骼裡發現的柔軟血管、血細胞和蛋白質是與化石只有數千年歷史相一致,並不是古生物學家聲稱的超過6500萬年歷史。很不幸的是,當類似這樣的證據被發現時,研究人員偏向於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更寧願去懷疑“他們自己的證據”而不是質疑億萬年的“範式” (paradigm:一個哲學/理論框架)!例如:研究員瑪麗·史懷哲博士有個著名的回憶:“這完全就像在看一塊現代的骨頭。只不過,當然啦,我無法相信。我對實驗室技術員說:“這些骨頭,畢竟已經有6500萬年的歷史了,血細胞怎麼可能存活那麼久呢?””41
圖片: Dr Mary Schweitzer, Science 307(5717):1952, 25 March 2005 (supplementary material).

恆星與行星

我們的宇宙裡存在著許多的實證,都在駁斥自然主義的解釋,而道出了詩篇19章1節的真理,“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例如:我們太陽系一些行星的逆行42,還有宇宙裡明顯的結構。43,44

這個滿鋪星星的穹蒼裡還有更多事物指向《聖經》關於創造的時間軸。例如:超新星的存在表明了尚在爭論的宇宙數十億年歷史是個無稽之談,但卻符合《聖經》對宇宙年齡有6000年的論述,正如這個視頻(長度45秒)裡的解釋:45,46

鳴謝:NASA / JPL
/ Space Science Institute
9270-geysers
這張色彩增強圖片顯示土星的衛星 (土衛二,恩克拉多斯Enceladus)上的間歇泉向太空噴射水蒸汽。美國太空總署的卡西尼探測器(NASA’s Cassini probe)發送回來的這個和其它“奇異”的地質活動證據,突出了我們的太陽系不可能是幾十億年歷史的事實——反而符合《聖經》所描述的最近創造。47
鳴謝: Wikimedia commons/ U.S. Navy: 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2nd Class Eric C. Tretter
9214-appendectomy
若闌尾可以從我們的身體移除,是否意味著它是個進化的“殘留物”?絕對不是!48,49

結論:我們是被造的,不是進化而來的!

綜上所述,有些讀者現在或許會疑惑:“為什麼那麼多人沒有覺察到這一切支持《聖經》中的創造與大洪水的證據呢?“一個原因是很多人並未意識到實驗科學與關於過去的進化主張有何區別。前者依賴目擊者的觀察(這恰好與《聖經》“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要定準”的誡命相符合),而後者則不然。這個視頻(長度1分6秒)解釋為什麼創造與進化的辯論是關乎“歷史”,它是不能被觀察、重複和測試的:50

現在,這一切並不只是關乎學術,更是與每個人未來的結局有關。我們已經看見這些證據強而有力地指出《聖經》所述創造與大洪水的歷史真相。這個視頻51(長度45秒)講解了耶穌基督——我們的創造者、生命之主和救贖者——祂提到了那場大洪水,其背景就是將要來臨的審判……

所以,科學證據引導我們認識到我們是被造的而不是進化而來的。生命體指向了設計。地質學確認了《聖經》的大洪水。遺傳學顯示出我們的世界正在衰敗,需要更新。好消息是創造主在未來的一天將會這樣做。祂關心我們每一個人,祂對我們的生命有一個計劃。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52約翰福音3章16節

References

  1. See: The moth files, Creation 25(1):14–15, December 2002. 回到內文
  2. For readers wanting to dig deeper still, see the many articles accessible from Q&A: Natural selection. 回到內文
  3. Catchpoole, D., Fingertip control, Creation 31(2):31, 2009. 回到內文
  4. Paturi, J., 人體 偉大的傑作(The human body: God’s masterpiece), Creation 2(4):54, 1998. 回到內文
  5. Cell ‘switchboard’, Creation 25(1):7, 2003. 回到內文
  6. Sarfati, J., Design in living organisms (motors: ATP synthase), Journal of Creation 12(1):3–5, 1998. 回到內文
  7. youtu.be/W3KxU63gcF4. 回到內文
  8. youtu.be/kOeJwQ0OXc4. 回到內文
  9. youtu.be/LY0hZLDOb00. 回到內文
  10. youtu.be/VErKLM7HWyg. 回到內文
  11. Catchpoole, D., Letter to an atheist: A birdbox and a tree, 23 May 2003. 回到內文
  12. For readers interested in a swag of further articles on how nature points undeniably to a Designer, see: Q&A: Design features. 回到內文
  13. For more, see: Scientists alive today who accept the biblical account of creation. 回到內文
  14. youtu.be/FYbpKMFJFCw. 回到內文
  15. youtu.be/YddmGJofbL0. 回到內文
  16. Should you encounter some of the many Skeptics who have tried to question the veracity of the above film clip, you can show they are wrong with this analysis of the video timeline: Was Dawkins stumped? Frog to a Prince critics refuted again. 回到內文
  17. Catchpoole, D., Time is the hero, Creation 34(3):6, 2012. 回到內文
  18. youtu.be/OzmOu1YdFkg. 回到內文
  19. And here’s a swag of further articles for readers keen to dig deeper on this topic, which clearly shows the genetic evidence points to the truth of biblical creation: Q&A: Mutations. 回到內文
  20. youtu.be/fw3yrcdNhbM. 回到內文
  21. youtu.be/hqUtY23L4iQ. 回到內文
  22. As these easy-to-read articles explain:
    Do rivers erode through mountains?—Water gaps are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Genesis Flood
    Noah’s long-distance travelers—Quartzite boulders speak powerfully of the global Flood
    It’s plain to see
    Seeing the pattern
    回到內文
  23. Wood, B., “Who are we?” New Scientist 176(2366):44–47, 26 October 2002. 回到內文
  24. Wood, B., Did early Homo migrate “out of” or “in to” Afric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2011;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15 June 2011, doi:10.1073/pnas.1107724108. 回到內文
  25. youtu.be/BVLkkWlEFsw. 回到內文
  26. For readers who’d like to explore the whole claimed ‘ape-men’ issue further, see the many articles accessible from: 主題:進化論:猿. 回到內文
  27. For readers who’d like to dig even deeper into the fossil record [Unintended pun!—Ed.], there’s a plethora of further articles accessible from: 主題:地質學 and 主題:化石. 回到內文
  28. See: Bishop Bell’s brass behemoths! 回到內文
  29. 參見 Catchpoole, D., 古代吳哥人曾經看過劍龍?(Angkor saw a stegosaur?) Creation 29(4):56, 2007. 回到內文
  30. Walker, T., Dinosaur herd buried in Noah’s Flood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14 April 2009. 回到內文
  31. youtu.be/1zNDpVE2dM4. 回到內文
  32. For more detail on that find see Sensational dinosaur blood report! 回到內文
  33. See Still soft and stretchy: Dinosaur soft-tissue find—a stunning rebuttal of ‘millions of years’. 回到內文
  34. See Dinosaur soft tissue and protein—even more confirmation! 回到內文
  35. 參見 恐龍骨骼中的DNA和骨細胞(DNA and bone cells found in dinosaur bone). 回到內文
  36. See Radiocarbon in dino bone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result censored. 回到內文
  37. youtu.be/2iUpKepDuJc. 回到內文
  38. Want more? There’s lots more reading accessible via: 主題:恐龍. 回到內文
  39. See: Hundreds of jellyfish fossils! 回到內文
  40. For readers interested in following up our many articles about that watery cataclysm see Q&A: Noah’s Flood. 回到內文
  41. For more see Still soft and stretchy: Dinosaur soft tissue find—a stunning rebuttal of ‘millions of years’. 回到內文
  42. Sarfati, J., Venus: cauldron of fire, Creation 23(3):30–34, 2001. 回到內文
  43. Rigg, A., Galaxy games: grown-up galaxies in a young universe prompt rethink of big bang ideas, Creation 27(1):18–21, 2004. 回到內文
  44. Here’s three easy-to-read articles with further evidence in line with the Bible’s account of origins:
    Young Saturn
    In the middle of the action
    Astronomical evidence for a young(er) age of the earth and the universe
    回到內文
  45. youtu.be/LBfrDjn5YiU. 回到內文
  46. For those who want to explore further, there’s plenty more reading material accessible via: 主題:太空. 回到內文
  47. For more on this, see Enceladus: Saturn’s sprightly moon looks young. 回到內文
  48. See Appendix shrieks ‘Creation’ (at least 18 times!) 回到內文
  49. Readers wanting to explore this topic further can access a great many interesting articles via Q&A: ‘Vestigial’ organs. 回到內文
  50. youtu.be/5UM1Hn425Gc. 回到內文
  51. youtu.be/VdYH-qZXQFQ. 回到內文
  52. For more explanation of this, see: Good News! 回到內文

Helpful Resources